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葛劍雄說城》新書分享暨讀者見面會在長沙舉辦。該書作者、我國歷史地理學領域著名學者葛劍雄分別做客麓鳴書院與岳麓山大學科技城止間書店,結合城市的起源和發展、城與人、城與社會、城市怎樣讓生活更美好等話題,與現場讀者開展了關于城市的深刻思考與深度對話。
《葛劍雄說城》是一部講述城市歷史文化的雜文集,匯集了葛劍雄多年潛心研究歷史地理及城市實地考察的成果,系統展示了其在城市歷史地理學領域研究的學術成就,同時也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宣講。此書出版后廣受好評,先后入選中國好書月度榜單、光明書榜、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優秀暢銷書排行榜等權威榜單。
如何認識一座城市?在本次新書分享暨讀者見面會上,葛劍雄把自己多年來認識城市、思考城市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讀者。他認為認識城市不僅要認識城市的“物”,也要認識城市的“人”。具體而言,認識古城,要看城市的遺址和文化,從公共設施觀察城市是否宜居;認識現代城市,要看這個城市的概貌,包括標志性建筑、城市布局、道路網絡、水系等;了解一座城的精神內核,要去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場合接觸城市里的人,如民居、商業服務中心、街頭藝術聚集地等地點,觀察城市人的精神風貌。
針對現場年輕讀者普遍關注的城市選擇問題,作為中國移民史研究權威,葛劍雄表示,了解一個城市的移民構成、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應該是年輕人選擇城市就業和定居時應該要考慮到的。中國的城市,尤其是現當代的城市,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土著,大量的農村人口在近數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涌入了城市,中國的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葛劍雄認為多元、平等和公平的競爭環境,應當是我們當今城市文化建設的實踐綱要。正如他在分享會上所說:“只有當移民擁有多元特征,又處于平等競爭的地位,本土的傳統文化和少數群體的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人口處于良性的流動狀態,才能形成富有鮮明特色和創新活力、多元多樣、兼容并包、自主自覺的都市文化。”
葛劍雄在地理這座舞臺上,用腳步丈量大地,他的足跡遍布世界七大洲數十個國家,去過南極、北極、非洲乞力馬扎羅山……活動現場,葛劍雄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游歷各地的經歷,為讀者介紹了一些海外城市的前世今生。葛劍雄認為,定義一座城市的風貌和氣質,從建筑上來說,往往并不是看多數尋常老百姓住在哪里,而是要看其標志性的建筑群落如何與眾不同。例如,歐洲大多數城市會以市政廣場或教堂為核心。一般來說,看了這些建筑,我們基本能夠讀懂這座城市。
葛劍雄希望大家在國外城市尤其是知名古城旅游時,盡可能將其放在人類文明進程的宏觀位置進行縱橫觀察對比,思索其對我們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能夠產生什么啟示。比如,當代中國該如何科學合理地對舊城進行保護和改造,在未來我們又該怎樣對城市保持可持續性的正確的認知。
葛劍雄教授的分享視野開闊、內容精彩、幽默風趣,不時引起臺下讀者熱烈的掌聲和歡快的笑聲,現場氣氛溫馨又熱烈。“說城”之余,葛劍雄還特別與現場讀者交流讀書心得。他說閱讀本身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所閱讀內容的真實含義,“這個就需要我們不僅讀書,還需要我們實踐,把知和行結合起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這是他經常自勵以及鼓勵人的兩句話。在長沙,他再一次把它們分享給了讀者們。